超重肥胖如何规范化管理?卫健委发布最新指导原则!
近日,卫健委发布《体重管理指导原则(2024年版)》(以下简称《原则》),旨在进一步落实《“体重管理年”活动实施方案》,强化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,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,加强对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健康科普宣教,指导医疗卫生人员科学开展体重管理工作。
该《原则》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牵头,组织相关领域专家,制定针对超重肥胖等体重问题的规范化管理。主要内容包括体重的分类标准、体重管理相关评估、超重肥胖的干预和治疗、健康体重的管理与维持、特殊人群的体重管理、规范化体重管理流程等。
体重的分类标准:来看看你超重了吗?
体质指数(body mass index,BMI)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,BMI=体重(kg)/身高(m)2。根据中国18 岁及以上成人 BMI 评判标准,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 正常范围为 18.5kg/m2≤BMI<24.0kg/m2,BMI<18.5kg/m2为体重过低,24.0kg/m2≤BMI<28.0kg/m2为超重,BMI≥28.0kg/m2为肥胖。脂肪在腹部蓄积过多称为中心型肥胖,可根据腰围直接判定。
规范化体重管理流程

《原则》中分别从膳食、运动、医学等方面对超重肥胖的干预和治疗,提出指导性意见。此外,《原则》中还特别关注了学龄前儿童、学龄儿童、孕产期女性、老年人群、体重过低人群等特殊群体的体重管理方式。
《原则》提出,为确保个性化体重管理方案的科学性、有效性和安全性,需对个体健康状况、具体需求、风险因素等进行全面评估,通常包括个人史、既往史、体格检查、常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、人体成分分析、生活方式评估、运动能力评估等。其中就包括测量血压、身高、体重、腰围、臀围和人体成分(体脂率、体脂肪量、内脏脂肪、肌肉量等),计算BMI、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等。

测量人体成分,不妨试试东华原人体成分分析仪
东华原人体成分分析仪采用多项国家专利技术,以国人体质为基准,经多年潜心研发而成,具有健康评估、慢病预防、营养指导、成长曲线等多种健康管理功能,能过够快速准确地提供人体成分分析结果,利用人体内脂肪、水分等不同成分的导电性差异来测定人体成分的含量。支持接入医疗机构HIS、PACS、LIS、RIS等信息化平台,拓展性高,便于医疗机构、社区诊所、健身房、美容院、高校、体育场馆等多种场景的应用。

丰富的测量项目
总水分,细胞内液,细胞外液,蛋白质,无机盐,体脂肪量,体重,肌肉量,去脂体重,骨骼肌肉量,身体质量指数,体脂肪率,内脏脂肪面积,节段肌肉量,体重调整,体型判定,营养评估,肌肉评估等。